說起痛經這件事,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深有體會,,輕則下腹酸脹痛,熱敷,、休息可緩解,,重則可以疼得打滾,面色蒼白,,甚至冒冷汗,、惡心嘔吐、暈厥……它的熱烈與沉重讓人難忘,。

中醫(yī)認為痛經多是外感病邪,、生活飲食不慎、體弱虛損,,導致沖任,、胞宮氣血運行不暢,不通則痛,,或沖任,、胞宮失于濡養(yǎng),不榮亦痛,。因于實則有寒凝血瘀,、氣滯血瘀、濕熱瘀阻等,,因于虛則有氣血不足,、肝腎不足等。今天,,請到成都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婦科(國際病房)副主任孫國娟介紹了關于痛經的一些治療方法,。

第一、中醫(yī)常用外治法
1,、 中藥熱熨治療
將事先調配好的中草藥研成粉末和勻,,裝入(20x30厘米)布袋內封口,制成藥物封包,,熨燙治療部位,,每日1-2次,每次20-30分鐘,,14天為一個療程,。
2、 中藥泡足
腳是“人的第二心臟”,,各臟腑器官在腳上有相對應的穴位和反射區(qū),,通過泡足刺激這些反射區(qū),達到促進人體血液循環(huán),,調理內分泌系統(tǒng),。將中藥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,,加清水3L左右,倒入60-80cm藥浴袋中,,雙小腿伸入袋內后,,一起放入裝滿40度的溫水泡洗同內,袋內藥液浸潤至足三里附近,。
適用于:虛證及寒證的痛經,,每次泡洗30分鐘左右,每天1次,,經前一周開始,,連續(xù)7天。經期停止泡洗,,連續(xù)治療3個月,,周期為1療程。

3,、 灸法
使用灸條懸灸或灸盒施灸,,對各種證型痛經均有效,對虛證和寒證的痛經效果尤其突出,,經前2-3天開始施灸,,每天1次,5次為1個療程,。 督脈灸是指脊柱上從大椎到腰腧穴一段進行隔藥,、隔姜灸的一種極具中醫(yī)特色的外治法,,通過溫通。
4,、 推拿
5,、 針刺
常用穴位:關元(暖下焦,溫養(yǎng)沖任,,行氣散淤),、三陰交(脾經的經穴)、足三里,。痛經很多時候是不通則痛,,通過針刺穴位疏通任督兩脈,,調理經絡,使得氣血運行通暢,,在經前一周開始治療,,每天針刺一次,。
6、 耳穴或耳穴壓豆
耳朵相當于一個倒置的人體,,下面是頭,,上面是腳。人體的各個臟器在耳朵上都有相應反射點,,月經來潮前3-5天用王不留行籽按揉以調和氣血止痛。
7,、 穴位貼敷
對人體穴位給以外用藥物刺激的一種方法,,是一種融經絡、穴位,、藥物為一體的治療方法,。穴位貼敷對原發(fā)性痛經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調節(jié)作用。

第二,、經期如何保養(yǎng)能防止痛經,?
1、月經來潮前 1周的飲食宜清淡,、易消化,、可以多食豆類、魚類等高蛋白食物,并增加綠葉蔬菜,、水果,也需多飲水,以保持大便通暢,減少骨盆充血,。
2、忌食生冷寒涼食品 此類食品包括 : 各類冷飲,、各種冰凍飲料,、冰酒類、生拌涼菜,、螃蟹 ,、田螺、蚌肉,、蛭子梨,、柿子、 西瓜,、黃瓜,、荸薺、柚,、橙子等,。
3、忌食酸澀食物 酸性食物味酸性寒 ,具有固澀收斂作用 ,使血管收縮,、血液澀滯, 不利于經血的暢行和排出 ,故痛經者忌食此類食物,。酸性食物包括米醋,、酸辣菜、泡菜,、石榴,、青梅,、楊梅、草莓,、楊桃、 櫻桃,、 酸棗,、芒果,、 杏子,、 李子、 檸檬等,。
4,、忌食刺激性食物 對于濕熱下注、濕熱蘊結胞宮的痛經病人, 再食辛辣溫熱之品,會加重盆腔充血和炎癥, 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, 而使痛經加重,。辛辣溫熱之品有辣椒,、 花椒、胡椒,。
此外,,應注意注意保暖,避免經期用涼水洗頭及洗澡,,不利于月經血順利排出,,下腹部熱敷也會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。保持心情愉悅,,氣血通暢,,促進經血順利流出。保證充足的睡眠,,熬夜會導致生理機能紊亂,。多喝熱水,保暖,,舒張血管,。

第三、痛經需要吃止痛藥嗎?
很多女生對止痛藥物比較排斥,,覺得使用止痛藥對身體有副作用或是怕產生耐藥性,,其實偶爾一個月服用1-2次止痛藥,并不需要過分擔心副作用,,可以使用止痛藥,。原發(fā)性痛經的發(fā)生主要和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關,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和血管痙攣,,造成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,。止痛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,減少前列腺素產生,,抑制子宮過強收縮和痙攣,,從而減輕痛經和消除痛經。需要再痛經發(fā)生前或剛剛發(fā)生久服用止痛藥,,如果痛感已經很強烈了,,也就是說前列腺素已經分泌很多了,這時再吃,,效果久不盡如人意了,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kscgc.sctv-tf.com/sctv/h5/v6/newsShare.html?id=2774685&isFullScreen=true&appUserId=4463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