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山側(cè)畔楚江明,,五月枇杷正滿林。
---(唐)白居易

初夏時節(jié),黃燦燦的枇杷已掛滿枝頭,,枇杷每年的秋天或初冬開花,,立春以后開始結(jié)果成熟,果期一直可以持續(xù)到春末夏初,,所以一直有著“開春第一果”的美譽,,它“集四時之氣”,營養(yǎng)十分豐富,。含有糖,、蛋白質(zhì)、果膠,、鈉,、鉀、鐵,、鈣,、磷以及維生素B1、C等,,又含胡蘿卜素等色素,,而且成熟的枇杷果本身風味清甜,汁多質(zhì)細,,宋代的李綱曾贊嘆其滋味:“芳津流齒頰,,核細肌豐溫,?!?/p>
《日華子》曰:“治肺氣,潤五臟,,下氣,。止嘔逆,并渴疾,?!狈诧L熱或肺熱者,宜選用枇杷食用,。
枇杷

甘酸,,涼。入脾肺,,兼入肝經(jīng),。枇杷果實有清肺,生津,,止渴的作用,。輔助治療肺熱咳喘、吐逆、煩渴等,。由于它屬于涼性的水果,,孕婦和體寒的人吃多了會助濕生痰;對于脾胃虛弱的人,,食用后容易導致腹瀉的情況,,所以不適合食用;又因枇杷糖含量也比較高,,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適合吃哦,。
#01 枇杷上市的時候不少人會選用枇杷自制枇杷膏,但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卻認為大多制作方法都是錯誤的,,這是為什么呢,?
因為很多人都認為枇杷膏是枇杷做的,實際上歷代古方中,,枇杷果肉是很少入藥的,,就功效而言,枇杷果偏于潤肺止煩渴,;枇杷葉偏于止咳,,還有化痰的功效。像我們常常見到的川貝枇杷糖漿,、川貝枇杷膏,、枇杷止咳膠囊等等,用的都是枇杷葉,,可不是枇杷果肉哦,。
只有枇杷葉是藥典品種,作為藥品使用

枇杷葉為薔薇科枇杷的干燥葉,苦,,微寒,。歸肺胃經(jīng)。具有清肺止咳,,和胃降逆,,止咳的作用,是止咳的常用藥,。枇杷葉須刷去毛,,葉上的毛會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。一般藥房買的都是已經(jīng)去毛的,,這是炮制加工要求,。
因為它也是苦、寒的藥,,所以畏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,,不適合服用,。
#02 今天藥師傅給大家推薦一款自制簡單又有效的清肺止咳枇杷湯——枇杷葉燉雪梨湯

用料:雪梨一個,枇杷葉幾片,,冰糖2顆,,清水適量。
做法:
1,、在水里刷去枇杷葉上面的毛,,至肉眼不可見。
2,、將洗凈的枇杷葉剪成小片,,將洗凈的梨(不去皮不去核)切成小塊,與冰糖一起放入鍋內(nèi),,加水煮開,。
3、小火慢燉30-40分鐘,,就大功告成啦,。
是不是很簡單呢?
Tips:加熱煮熟并不會改變枇杷葉的藥性,,它依然是苦寒的中藥,,對于風熱咳嗽、燥熱咳嗽有一定效果,。夏季吹空調(diào)引起的感冒一般屬于風寒性感冒,,性味偏寒涼的枇杷葉并不適合。
除了枇杷葉是藥典標準品種,,之前提到的枇杷果,、還有枇杷花、枇杷根,、枇杷核也都是《中藥大辭典》收錄的品種,。
枇杷花:味淡,微溫,。治傷風感冒,咳嗽痰血,。
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“花蒸蜂蜜,,治傷風感冒,潤喉止咳,?!?/strong>
枇杷根:性平,味苦,,無毒,。治虛勞久咳,,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。
枇杷核:苦,,平,。化痰止咳,疏肝理氣,。治咳嗽,,疝氣,水腫,,瘰疬,。可內(nèi)服外用,。
中醫(yī)認為咳嗽有寒熱之分,,建議大家在選擇止咳中成藥的時候,要咨詢專業(yè)的中醫(yī)師,,以免影響療效,。
通過藥師傅的這篇小文,不知道大家對枇杷是不是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呢,?趁現(xiàn)在枇杷大量上市,,趕快嘗嘗鮮吧~除了鮮食,枇杷還可制作成飲料,、罐頭,、果酒、果醋,、果脯及果醬,,如果感興趣都可以嘗試自己動手做~